发布时间:2020-05-07
浏览次数:1385
中国植物基科技公司“Vesta未食达”近日正式推出了它的植物肉品牌“烩粹HUICUI”。同时,烩粹HUICUI宣布即将与待煮拉面品牌“拉面说”合作推出植物肉意面,产品预计于 4 月上市售卖。这一款产品会采用植物肉肉酱,肉酱的原料为纯植物基,详细定价暂未公布,但会落在“拉面说”产品的主流定价区间内。 FMR浏览“拉面说”官方旗舰店发现,主要产品单份价格在 16-20 元不等,也就是说,消费者可以用相对平价的价格体验到人造肉产品。 “这和真的牛肉没什么区别。” 4月11日,中国植物肉品牌“星期零STARFIELD”(下称星期零)与生鲜零售连锁企业“钱大妈”联合做了一场直播。主持人声情并茂的向直播间的观众讲述、推销他手里拿着的那块人造肉,并告诉大家可以直接在钱大妈的线上商城里下单。 FMR发现,星期零在钱大妈线上商城上架的两款产品分别是“星期零黑椒植物牛肉饼”和“星期零黑椒植物牛肉丸”,限时三天预售。定价方面,150g的植物牛肉丸售价为19.9元,两片装82g的植物牛肉饼售价为18.8元。据星期零方面提供的数据,开售三天,产品卖出1500多单。 更值得关注的是,从公开报道来看,这是国内植物肉企业首次与生鲜零售企业达成合作,可能也是国内首款植物肉半成品。 FMR通过国外一些数据显示,2019年是美国“植物肉”突破的一年,销售额增长10%,达到近10亿美元,然而传统肉类销售额同期增长仅有2%。 目前,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植物肉”还是个陌生概念,它其实是近年大火的“人造肉”的分支之一,另一分支是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的细胞培养肉。目前,植物肉已经在全球市场大规模推广,植物肉企业们运用食品科技手段,使得以纯植物为原材料的“肉制品”也能具备与真肉极为相近的口感,因此“植物肉”也是植物基食品的一种。 长期来看,植物基食品提供的核心价值主要在食品安全和资源利用效率这两点上。与畜牧业相比,通过现代食品工业加工生产的植物肉在食品安全上更可控;而同样与畜牧业相比,植物肉缩短了“植物——动物——肉”的链条,从植物中直接提取植物蛋白制作成肉,资源利用效率更高、环境污染更少。 虽然中国“植物肉”企业已经陆续推出相关产品,但是大规模推广仍然面临口感、成本和产能等难题。 目前一些美国植物肉公司,如 Beyond Meat 和 Impossible Foods,它们的核心产品都是“植物汉堡肉排”,应用场景主要是煎、烤、炸,进入的餐饮渠道多为肯德基、麦当劳、汉堡王这类快餐店。但中国的美食文化太丰富了,煎、烤、炸也不是我们的主流烹饪方式,老百姓经常吃的是卤肉、酱肉、炖肉,以及火锅里的涮肉。 FMR发现,现有的植物肉产品经不起炖煮。主要是因为:植物提取的组织蛋白一碰到热水就会迅速吸水,原先坚韧的蛋白质结构会被水分子破坏。而动物肌肉在微观上有一层一层的结缔组织包裹的纤维状结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筋膜,结缔组织炖煮后会胶质化,在肌纤维表面形成一层屏障,阻碍了水分子渗透,赋予了肉类独特口感,是传统素肉很难模仿。 FMR从相关从业人员处获悉,虽然相比传统饲养,在实验室制作“人造肉”的生产过程中,水量使用、土地占用和温室气体排放量这三者大大降低,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益处,但是“人造肉”制品每磅的成本依然要比传统肉制品高出许多。以金字火腿推出的国内首款植物肉饼为例,其预售价为118元/2盒,每盒220克,包含两片肉饼,是猪肉价格的6倍、牛肉价格的4倍。 “目前中国植物肉的供应链非常不成熟。”业内专家表示,之前传统素肉制品的规模比较小,导致生产制造工厂屈指可数,很多生产制造商原有的生产机器不具备量产能力。可以说,我国“人造肉”产业仍处于“有产品但不能规模化生产”的阶段。 据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主任王守伟透露,“人造植物肉”国标正在制定中,国标的制定将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培育市场。
观众预登记
2019全球自有品牌产品亚洲展·上海&新零售生鲜食材展PC系统已截止,请您关注下方公众号二维码进行预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