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8-18
浏览次数:1409
7月27号上海市品牌授权经营协会自有品牌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罗刚先生与生鲜专家唐功满先生一起到昆明考察本地菌子市场。
一、昆明木水花野生菌市场
二、云南野生菌种类
云南人管野生菌叫“菌jier”,要是和云南人说蘑菇,他是会生气的
云南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野生菌有多少种?
2个纲、11个目、35个科、96个属,250多种吧,占全国食用菌的三分之二,占全世界食用菌一半以上。
云南人说菌子的时候,他指的其实是:
干巴菌、鸡枞菌、牛肝菌、羊肚菌、黑松露、鸡油菌、青头菌、喇叭菌、刷把菌、奶浆菌、扫把菌......
三、野生菌的价值
很多是云南独有,且产量非常稀少。
如营养价值很高的鸡枞、松茸,远销日韩,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再比如备受法国人和意大利追捧的黑松露,价格能到几百美元一斤。黑松露又叫猪拱菌,据说云南人最早是用它来喂猪的。
再加上菌子一年里只有7、8、9三个月能吃到,绝对的“云南夏季限定”
至于野生菌的美味,《舌尖上的中国》等美食节目专门介绍过,油鸡枞、松茸刺身、干巴菌炒饭、杂菌火锅......蒸炒烩炖炸,每一种吃法是人间美味
如果你吃过一次,一定能理解云南人对野生菌的执念!
四、有毒野生菌的鉴别
云南的野生菌有毒的野生菌,也多达100多种
这就意味着,你很可能一个不小心,就采摘到、买到、吃到毒蘑菇。
所以学会鉴别毒菌子,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是每个云南人必须掌握的技能;
一个最简单的鉴毒小妙招,能吃的菌子大多长得朴实无华,这种妖艳贱货,十之八九都是有毒的。
然而,很多毒菌子和无毒菌子,长得特别像,几十年的吃菌老江湖,也可能会翻车。
闯过第一关还没完!!
就算没毒的菌子,烹饪手法不当,体质太虚也可能会中毒——
同一种菌子,去年吃没事,今年吃可能“基因突变”,不幸中招;
同一碗菌子,第一顿吃没事,第二顿吃没热透或者炒糊了,不幸中招;
更玄的是,同一桌吃同样的菌子,别人都没事,可能你体质异禀,不幸中招;
每年夏天,为了能让大家纵享菌子美味的同时又不中毒,当地政府和媒体可谓操碎了心:
卫健委、疾控中心每年制作更新《毒蘑菇图鉴》
从5月份开始,提前发布中毒预警;
到了7月份,群发短信轰炸;
出租车和公交上的电视和广播,也不定时轮播;
吃菌子火锅餐馆里,也严阵以待。
每桌放个计时器,一定要等煮够15分钟,计时器鸣叫后,才会给你上筷子,免得顾客吃了不熟的菌子中毒。
一起吃的人,也形成了心照不宣的默契,留一个会开车的人不要吃。
为啥?
以防万一,可以开车送大家去医院。
所以到底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保证万无一失??
答案是,没有。
吃菌子是一种捉摸不透的玄学,中毒与否全看运气。
云南人吃菌三熟法则:
第一:菌子种类一定要熟;
第二:菌子烹饪一定要熟;
第三:去医院的路一定要熟,懂?
观众预登记
2019全球自有品牌产品亚洲展·上海&新零售生鲜食材展PC系统已截止,请您关注下方公众号二维码进行预登记。